你听说过 "不在于你说什么,而在于你怎么说 "这句话吗?我们可以将这一原则应用于乐器的表达:不是你演奏什么,而是你如何演奏。这一点和刻意选择音色是乐器概念背后的基本原则。
音乐中的配器能为作品注入生命和情感,因此,无论您是歌手、制作人还是器乐演奏家,配器都是音乐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面,我们将解释配器的工作原理,并分享如何使用这些经典技巧来增强艺术表现力,吸引听众。
定义音乐中的乐器
配器是指乐曲中音质和乐器的特定组合,旨在烘托歌曲的主旨。最简单地说,配器指的是制作人或作曲家对作品中乐器的特定选择。
除了声音和乐器的选择外,配器还可以指不同元素的表现方式:例如,用颤音弹奏的电吉他与纯音弹奏的吉他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感觉。不同的乐器也有不同的频率范围,因此,配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多种声音元素之间的音频频谱平衡。
从本质上讲,配器就是选择乐器,并决定乐器的表现强度,最终目的是制作出平衡、连贯的混音,以支持歌曲的旋律:
仪表为何重要?
一提到配器,您的脑海中可能会立刻跳出管弦乐。你能想象作曲家在写一首乐曲时,低音的力度是第一小提琴旋律的 5 倍吗?你可能会猜到,这首曲子会让人感觉不平衡,很难跟上音乐的主旋律。
配器背后的原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框架,使我们能够创作出平衡、有凝聚力的音乐,并尊重歌曲的主旨。大多数歌曲都可以归结为鼓点、低音和旋律。如果我们把乐器的选择看作是为了支持旋律,而不是喧宾夺主,那么我们就会大获全胜。
仪器的成分
那么,优秀的乐器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以下是每位音乐家都应考虑的配器的主要组成部分:
声音选择
乐器的最大组成部分是音色选择。这不仅仅是挑选你喜欢的单个组件;声音的选择归根结底是要对某些乐器在频谱中的位置有所了解(别担心,我们将在下文中介绍),并利用这些知识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
您可能不得不做出某些妥协,因为某些东西单独听起来不错,并不意味着它与您音乐的其他部分搭配起来也会很好。如果它不能支持旋律的构思,就需要去掉。
纹理
质感指的是声音的平滑、粗糙、颤动或连续的感觉。虽然这些都是比较主观的术语,但关键是要考虑各种乐器的不同质感在作品中如何相互影响。
动力
动态指的是声音的响度或软度,特别是与歌曲中响度和软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衔接
衔接指的是乐器或声乐部分的表达方式。例如,声乐可以用硬辅音演唱,也可以用软辅音演唱,这只是选择发音方式的问题。
音色
音色描述的是乐器声部所表现的音调。
范围
音域指的是频谱中最低元素与最高元素之间的距离。配器会影响音域,从而影响乐迷的聆听体验。
混合
混合或平衡指的是作品中一种声音与另一种声音之间的比例。好的配器能使歌曲的不同元素产生一致的混合效果。
配器和配器之间有什么区别?
配器和管弦乐非常相似,都是指作品中特定的声音和乐器选择。然而,"管弦乐"(orchestration)是一个略微具体的术语,指的是在创作管弦乐时的声音选择,通常是在现场环境中进行。

相比之下,"工具化 "是一个更宽泛的术语,包含了更广泛的制作和作曲方法。
例如,在数字音频工作站中选择特定的合成器和鼓声部分就是一种乐器制作。而在管弦乐方面,你也需要使用多种乐器,但却是在现场环境中,比如为弦乐四重奏确定声音平衡。
不同的声音在整个频谱中属于什么位置?
为了创作出平衡的音乐作品,你必须对乐器和声音在频谱中的位置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为什么?
否则,就很容易在某些部分做得过火,导致乐器效果不佳。以下是乐器在整个频谱中的位置,供您参考:
鼓
鼓的频谱覆盖范围之广令人惊讶。脚鼓的频率最低,咚咚的声音在 60-80 Hz 之间。军鼓和大鼓主要位于频谱的中部,而钹和镲的音色则延伸到频谱的高端,即 5 kHz 以上。
弦乐
弦乐覆盖频谱的中频范围,但某些弦乐乐器会延伸到更低或更高的频段。低音吉他和立式低音提琴会覆盖频谱低端的一些繁荣音色,而小提琴和曼陀林则会延伸到高频范围,覆盖 2.5 kHz - 5 kHz 中高频范围之间的一些频率。
电贝司可以承受一些低频,同时在频谱的中音部分仍然占据很大的空间。
声乐
每个人的发声范围各不相同,但一般都在 200 赫兹到 15 赫兹之间,具体取决于歌手是男是女。男声的频率范围在 100 Hz 到 8 kHz 之间。女声的频率范围要高得多,不过她们的起始频率更接近频谱的中部,在 350 赫兹到 17 千赫之间。
钢琴、键盘和合成器
这些仪器的范围都非常广泛,可以覆盖大部分频谱。但它们并不能覆盖所有的超低频或 5 kHz 左右的超高频。
不过,与键盘乐器或合成器等电子乐器相比,原始钢琴的音域较为有限。但要注意的是,这些音色的范围很广,因此在使用时应小心谨慎。
管弦乐器在整个频谱中的位置?
如果您有当指挥家的梦想,那么管弦乐首先要了解特定乐器在频谱中的位置。熟悉以下乐器的位置,您就能在现场音乐中创造出出色的平衡:
低音提琴
低音提琴是管弦乐队中发出隆隆声和丰富低频的乐器。从 40 - 300 Hz,这些乐器为低频奠定了基础。
大提琴
大提琴位于低音提琴之上,增加了高达 1 kHz 的中低频。它可以通过勾勒出各种和弦的调性音来支持旋律。
长笛
长笛以其明亮、有时尖锐的声音而闻名,它的音域在中频,但可以延伸到中高频,最高可达 4 kHz 左右。
小提琴
小提琴通常能演奏出旋律,并因其刺耳、清晰的音质而在混音中脱颖而出。它们的频率范围从 200 Hz 到 10 kHz 或更高,可发出明亮的高音。
钢琴
与上文所述的现代生产方式一样,钢琴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几乎可以跨越整个频谱。
单簧管
这些温暖的木制乐器在中频中占据着一席之地,大约在 100 赫兹至 2 kHz 之间。
双簧管
双簧管以其类似鼻音的音色而闻名,在管弦乐队中提供了一种有趣的质感。双簧管的频率在 250 Hz - 4 kHz 之间,主要居于中频。
喇叭
圆号的音域相当宽广,但在频谱的中上层占据的比例最大。圆号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如果演奏得过于粗犷,很容易破坏平衡,因此演奏时要小心谨慎。
鼓
与 DAW 中的鼓类似,管弦乐队的鼓元素在一起演奏时会占据整个频谱,某些元素会比其他元素占据更高或更低的音域。踢踏鼓、军鼓和钹的音域与上述相同。定音鼓的中低频往往在 50 - 400 Hz 左右。

如何在歌曲中使用现代乐器
即使你不认为自己会指挥古典音乐或使用传统乐器,我们仍然可以将乐器演奏的经验带入现代音乐创作领域。以下是如何将乐器原理引入数字音频工作站的方法:
音响选择和设计
就像使用管弦乐或现场乐器一样,你所选择的 VST、乐器甚至采样都会对最终作品产生巨大影响。优先选择最能代表你旋律想法的声音,然后围绕它进行创作。在你的主要想法之外选择的任何声音都应该是为了强调而不是掩盖最初的声音。
声音分层
您可以尝试堆叠相同的音色或使用不同的音色,在几个八度音程中演奏相似的部分。堆叠音层可以让单个声部感觉更宽广、更有力,让混音感觉更有凝聚力。但要注意不要过度:你的旋律应始终是全场的主角。
自动化
自动化能为听众带来更多动态体验,创造出更接近现场乐器演奏的体验。尝试将音量、滤波器和乐器的各个组件等参数自动化,在歌曲中编排出更逼真的演奏表现。
速度和其他表达参数
通过软件制作音乐而不是表演和捕捉音乐所面临的挑战是,你可能会失去表演中一些不完美的方面,而这些方面会让音乐听起来更有 "人情味"。
其中一个例子就是改变音符的速度或力度。当乐器演奏者在歌曲中演奏一个声部时,他们通常不会均匀地演奏每一个音符,尽管 MIDI 声部通常默认如此。花点时间随机调整表情参数,以减少机器人的感觉。
乐器让音乐栩栩如生
配器可以归结为了解作品中各个组成部分的音质特征,并据此进行选择,最终目的是制作出一首平衡的作品,使一种声音不会完全压倒另一种声音。您所选择的声音所蕴含的表现力肯定会改变作品的整体情感,这使得配器成为一种强大的动态工具。
希望本指南能让你更轻松地掌握配器艺术。无论你是作曲家、制作人还是乐器演奏家,都可以尽情享受用乐器演奏出平衡、表现力强的作品。